天神娱乐朱晔:改变要从年轻人开始
2015-12-03
在拍下“巴菲特午餐”之后,外界对朱晔的关注度迎来了一个井喷期。
有人说,这是人傻钱多的典型代表。也有人说,拍下此午餐多半是为了炒作。还有人说,这是接近世界顶级商人的一种方式。而天神娱乐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董事长朱晔曾经的理想。
理想这个词很沉重,至少在现在,许多理想的背后往往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撑。但我们生而为人,无论男女,作为人活在世上,喝一杯咖啡的味道是一样的,对理想的向往之情是一样的,想要改变命运的渴望也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在于你敢不敢与做不做。
燕雀不知天地大,坎井不识江海阔。人的格局与眼界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与认知感。
所以尽管会惹来非议无数,朱晔还是将“巴菲特午餐”拍下。在理想面前,金钱并不算什么,在对一件事的渴望面前,外界的非议也不算什么。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畏惧人言之人,如果畏惧,他也就没有今日的财富与事业。
如果说三人能成虎,那么当时所有的流言与蜚语都宛如从硕大的虎口中喷涌而出。即便到了现在,但凡有媒体碰到朱晔,巴菲特午餐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他自己也从来不回避,并且乐于分享,侃侃而谈。尽管价格昂贵,但无论是拍前还是拍后,朱晔都认为值得。
这里的值得并不是指后来的曝光效果太好,而是朱晔此人有一种执念,是理想就要想尽办法去实现,想做的事也要不带任何后悔的去做好。他曾说,巴菲特与乔布斯是他最崇拜的两个人。如今后者已作古,此生无缘在饭局上闲谈一二,前者的午餐自然成为不能错过之局。
那次的午餐没有摄像,也没有录音,一切流传于外的对话都来自己几位当事人。据说,当时巴菲特与朱晔天南地北的谈了许多方面的话题,包括教育、投资、中美文化差异、创业等等。朱晔曾对媒体说过,那次饭局受到的启发颇多,尤其是巴菲的思想、看事物的方法与传达出的价值观。然而这被视为他对自己花钱行为的一种安慰,鲜有人信。这是一种无可奈何。
我明白他为什么会感到无奈,就像二次元爱好者能对“初音未来”疯狂迷恋,对三次元却存在审美疲劳。音乐发烧友钟情于hifi音响,对廉价音响嗤之以鼻。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人对某种价值观的追逐,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所喜欢追逐的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而对自己所看不懂的他人追逐感到不屑一顾。
这种被放大之后所带来的非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跟风、盲从与仇富。

潜在的危机
朱晔说,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其中以互联网中最甚,在跟巴菲特吃午餐之前,他并没有发现,而现在却发现并开始警醒。比如美国是一个多极化的社会,中国是一个单极化的社会。这也让中国人的整体价值观出现了变化,在当下,有钱人牛逼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其他诸如文化、人性、道德等等都无法成为一种普世价值。
在对金钱的追逐下,过于盲目成为了通病,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让人怨气丛生。在美国,行行出状元是常态,而在中国则不然,天生有商业头脑的人永远是少数,这也让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更加的浮躁,以此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巴菲特有一点让朱晔钦佩的地方在于,他死后将捐出大部分财产,只留下1%的财产给子女。在美国,这不仅是强调独立之思想的一种做法,不让子女后代成为沉迷于财富的奴隶,而是能够独立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也是美国富人将实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的一种方式,就像巴菲特认为,这能让有钱人产生自豪感,因为我们承担起了社会的责任,同时能通过这种方式让社会更健康,让健康的社会更有机会地存在下去。
但在中国,因为传承思想,这种想法很难在富人之中普及。有趣的是,比尔盖茨与巴菲特曾联袂来中国试图说法中国富人在慈善方面慷慨解囊,比如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但是应者寥寥,以往风头无二的两位商界传奇人物在当时被中国富人视如蛇蝎,避之唯恐不及。
这种画面宛如两个传教士试图打破一个国度思想中的桎梏,却最终灰头土脸,力有不逮。某种情况来说,中国富人仍旧缺少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所谓的社会责任远远不是简单的捐赠穷人。他们仍旧需要有独立之思想来摆脱传统带来的束缚。
胡适曾对自由与独立有一个泾渭分明的判断,在一九六四年他于北大演讲时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不需要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精神。”有了自由,没有独立之思考,依然是盲从者,在随波逐流的道路上成为一把工具。就像文革时期的多数人,宛如行尸走肉。
在余华的笔下,曾极力用着平和的语气描绘着文革时代背负着生活的苦难与压迫在艰难生存的人们,他将那些苦难用诙谐和荒诞化解,试图用幽默感让故事呈现的不那么毛孔悚然,赤白见骨。而莫言则透过牛猪狗猴驴的口吻,讲述了那个时代牲畜笑人的故事。
这些的背后,都是时代让人无法产生独立与自由,或者说,有自由而无法独立。
朱晔也一度不理解那个年代的人们的行为与思考。他说了一个例子,比如当年的人们宁愿将真金白银扔在别人家的地上,也不愿深埋地下待日后挖出。这意味着什么?
朱晔很担心未来的中国依旧会是一个有钱人牛逼的国度。而他所能为此而做的,就是通过言行与自身的实例去尽量的改变更多的年轻人,同时去帮助一些能改变社会,能兼济天下的“达者”。
他希望在未来能找到这样的“达者”,同时尽力去帮助这样的人,让他们来改造世界。

投资要有商业敏感性
投资人是朱晔的第一身份,他对财富有着攫取的渴望,但从不接触灰色地带。比如他很不理解一些公司避税的做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因为这片土地而有了财富,总得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朱晔颇为感慨的说到。
如果将朱晔以横切面剖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的双面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天生的商人,善于投资,喜欢变现快的生意。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不纯粹的商人,带着一点忧患之思,缺少一些独善其身的商人准则。
他从不回避自身对金钱利益的追逐之心,所投资的行业均是来钱快,容易变现的行业。比如游戏、广告公司等等。曾经的他以300万起步,用了三年时间,将天神娱乐发展成为年利润过亿的知名上市公司。他将天神娱乐的成功归功于页游爆发的天时,来自于合作伙伴支持的地利,以及团队的努力和统一带来的人和。但基于这些之上,天神娱乐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商业敏感。
实际上,朱晔在做游戏之前根本不懂游戏,但不妨碍他从商业的直接上发现游戏行业所蕴含的能量。少年自负凌云笔,他自认有很强的商业敏感性,这一点与巴菲特一样,两人都是以投资见长。不同在于,巴菲特从不触碰互联网,而朱晔热衷于互联网投资,巴菲特只做他懂的事情,并且热衷于长期坚持。而朱晔更喜欢商业模式清晰,能够快速变现的投资。
就目前看来,朱晔最青睐的行业仍旧是游戏,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天神娱乐投资了7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主要涉及移动应用分发平台的开发和运营、软件开发移动游戏研发等方面。在之前某会议的采访中他也说过,游戏依然是国内最赚钱的行业,比影视都赚钱。
所以在选择投资时,他仍旧会更关注游戏行业。而除了看商业模式外,他对人也极为看重,比如投资儒意影业,看重的就是其创始人柯利明这个人。
在朱晔眼中,柯利明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影视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他的身上有着优秀商人的领导能力。他虽然不能像郭敬明那样做导演拍出片子卖高票房,但却能找到很多个郭敬明这样的人才,并且将他们凑到一起。
汉代有个“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故事。韩信与刘邦对比,长处是带兵打仗,而刘邦与韩信对比,虽然统领三军的能力远不及前者,却能够驭将。这是领导力不同的表现,柯利明所透露出的就是类似这样有着优秀眼光与驾驭能力。
在朱晔的投资法则中,项目的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创始人的能力也是他尤为关注的一点。强将手中无弱兵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军营,同样适用于现代的商业法则。比如,你永远也别指望着赵括能带兵打赢白起,却能指望着戚继光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孱弱之兵训练成虎狼之师。
朱晔有一个《天神十戒》理论,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不愿冒任何风险。在他看来,投资本来就是充满风险的生意,往往几十个投资只能有一个成功,即便放在美国也是一样。这时候,投资人的眼光就显的极为重要。
作家冯唐在2012年提出著名的“金线理论”。大意为,文学作品有一条金线,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达标能用这条金线来衡量。对于门外人,这条金线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在投资行业其实也有这样的金线存在,外行人看的永远是一时的得失,内行人看的是市场时机与一家公司的业务水平。巴菲特一直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即不管今天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要看的是股价和其实际价值是否是你所能接受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投资是个人事,得失也是个人事。
在如今,朱晔出席许多会议演讲都会提到八个字“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他曾套用巴菲特的理念来解释过这八个字的含义:巴菲特在投资上不停地控制现金流很好的公司,最后他的财富会不断地积累。最关键的要素在于这些生意不要去变动,而是放一放,让其自然沉淀,要不这些生意5年或者10年就没有了。如果你希望做到积累,你需要投资的是能够3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都不会变化的生意。
巴菲特的大道是看中一门生意,然后去长期支持,就像他长期持有IBM和可口可乐的股票。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不假,如果选对了道路,即便路途遥远也得坚持。曾国藩说过“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所谓的至简,就是充分的思考,让大道剥开玄妙的外衣。

希望能帮助那些能改变世界的人
如今的中国创业者跟风思想过于严重,比如大家喜欢扎堆。一家滴滴打车崛起,就有上百个同质化产品出现。O2O概念大热之后,有关于O2O创业的计划书就犹如雪片般飞来。互联网金融成新宠,就有创业者打出颠覆的标签试图闯一闯可能以前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而在创业者对投资人诉说着做细分市场,描绘伟大蓝图之时,却不想自己的思维已经跟着前人的路径在模拟,他们无法突破固步自封的僵局,会的也只是复制模式。朱晔的认知是,想与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是要结合,把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道路去思考,找到启发的地方,然后决定接下来怎么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国的创业环境,朱晔实际上怀抱着感激之意。他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躲开了战火与乱世,是红旗下的一颗蛋。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不成熟的思想,在百废待兴的社会环境中,见多的也是破而后立。他曾假设,如果生长在欧洲,就未必会有如今的事业,尽管欧洲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体系与成熟的制度,但却少了创业与实现梦想的机会。
他是听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长大的,长大后知道了互联网,知道了广告学,也知道了有人靠着做游戏成为了中国首富。在任何想象都有可能变成现实的中国,他有着生长的土壤与发挥的空间,也能够发挥着无穷的想象力将之变为画笔,在自个事业的画板中进行着描绘。
也只有在中国,他才知道自己的一方天地有多大。天蓝的发紫,地无穷的夯实,有时候风向一转,发觉自己看到了商业世界的本然,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幸运儿。
在许多次演讲或者采访中,他都反复提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童年时候的北京天是蓝的,胡同是互相串联的,春夏秋冬的温度是正常的。而如今,天是灰的,空气中始终蔓延着刺鼻的味道,许多胡同也平地高楼起。新中国的新气象是有了,但环境却不复存在了。
这个用着华为手机的中年人始终有着担忧,担忧社会不稳定,担忧中国经济走势不好,担忧创业环境不复从前。他曾呼吁年轻人要改变现状,哪怕一点一点,以人为单位,通过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就像一棵树能晃动另一棵树。
这种改变不是让人心变古。所谓学古者昌,似古者亡,宋人写不了唐诗,元人写不了宋词,清人也唱不了元曲。生长在特殊的社会与特殊的体制内,年轻人应该要有变通之思想,有创新之能力。
其实挺奇怪的,商人的世界往往是为利往来,吃完酒横着肚腹让礼仪道德都见鬼去。他却操心起了这些在普通人看过去是瞎操心的事。但就像柳传志曾担忧现代的年轻人失去了血性,任正非害怕中国走上欧洲式“福利社会”道路。当代中国有许多商人在财富之外,更关注社会的变迁,与当下的年轻人的思考能力。这无关于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而是到达一个高度后,自然会越过障碍,看到万物变迁中更根本的东西。
朱晔希望能通过分享来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曾经的他出席会议或接受采访都会带上公司的产品,或者顺便宣传一下公司。而如今的他更多的是在分享思想,阐述心得,尽量的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他人。他知道成功无法复制,路径也无法重复,但能影响多少就算多少。
朱晔的微信名称后面带着“年轻的样子”这几个字。对于他这代人而言,年轻已成为回不来的词,但年轻是个美好的字眼,代表着希望与热血。归根到底,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年轻,我们终将化为尘土,回归于大地,但不妨碍我们在活着的时候享受年轻。